警惕泄题事件中暧昧的培训机构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6-01-01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近日,《中国青年报》刊文称,3年前参与考研泄题的培训机构,反而活得更好了。出售考研答案,竟然成了培训机构的卖点和“金字招牌”。联系起前不久发生的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疑似泄题事件,据多名网友爆料,起因主要是考研培训机构发送的试题。

    这充分说明,个别考试培训机构可能沦为舞弊行为的始作俑者和组织者、实施者。其打着考试培训的旗号,从事着组织替考、泄露试题和答案等舞弊行为。更有甚者,如去年6月份江西的高考替考事件,一些组织连培训的名义都不要了,直接组织作弊。这对有关部门是很好的警示:其一,泄题并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,而是分工合作,内外勾结的结果,打击泄题行为必须要顺藤摸瓜,根据已有线索进行摸排、梳理,找出泄题事件的元凶。其二,必须对各种培训机构实施重点监管,如要求法人、主要负责人、讲师等在教育部门备案,并要求与出题人等接触试题者有师生、亲属等利害关系者不得在培训机构任职。

    去年11月1日正式实施的《刑法修正案(九)》首次将考试作弊纳入刑法范畴。以刑法手段打击考试作弊行为,体现国家对维护考试秩序,确保考试公平的重视。但注重事后惩戒之余须健全预防机制,提升监管措施,对培训机构等实施重点监管,切断培训机构与教育部门的利益链,从源头上减少泄题等作弊事件的发生,为净化考试环境提供制度支撑和监管支撑。

    (作者系河南省南召县人民法院法官)